八大胜(中国)官方网站 -中国游戏门户站

服务咨询热线400-123-4567
网站首页 关于八大胜 产品中心 八大胜游戏游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荣誉资质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产品中心

八大胜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八大胜体育

八大胜|海贼王娜米3|中美现在为何越来越像?阎学通用这个词说清楚了

发布时间:2023-02-01

  在网络讨论越来越立场先行的时代✿★✿,为什么国际关系教育的重点要从独立判断转到事实鉴别?有哪五个提升国际新闻鉴别能力的方法?怎样培养年轻人理性爱国精神?近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阎学通就此进行专题报告《如何提高本科生判断事实的能力》✿★✿,并授权《凤凰大参考》栏目发布✿★✿。发言略有删节✿★✿,内容全长14000余字✿★✿。

  1. 阎学通教授总结了提高判断事实能力的五个方法✿★✿。首先在阅读与写作方面✿★✿,阅读署真名✿★✿、有注释✿★✿、专业的文章✿★✿。并寻找文章的事实缺陷✿★✿,写作时言之有据✿★✿,不使用“自古以来”✿★✿、“东强西弱”等时间✿★✿、地点✿★✿、程度✿★✿、行为体不明确的表达✿★✿。其次观察历史事实与流行观念的差别✿★✿。例如认为中美矛盾是“文明冲突”的观点✿★✿,不能解释两国七八十年代的战略合作✿★✿,是依据主观判断修改事实的做法✿★✿。

  2. 第三通过两种现象的比较找出事实真相✿★✿。例如通过比较中美和中日关系可知✿★✿,中美之间外交政策相似的“镜子意象”现象✿★✿,是两国实力地位相似导致的✿★✿。第四是以每周发生的国际时事为案例✿★✿,理解国际关系原理✿★✿。例如去年10月美俄防长通电话✿★✿,就能体现防止战争升级的原理✿★✿。第五向活人了解中国外交的历史事实✿★✿,通过了解过去判断事实的依据启示今天✿★✿。

  3. 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精神的提问✿★✿。阎学通提到✿★✿,跟学生在进行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平等的态度✿★✿。如果仅仅是“我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就很容易招致反感✿★✿。因为不管年龄大小✿★✿,谁都不愿意别人告知说他是错的✿★✿,这是人的本性✿★✿。所以要使用“这个看法是不是也有道理”的语态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体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阎学通✿★✿:我们今天讨论一下关于本科生教学✿★✿,和去年有点不同✿★✿,去年我们实际是侧重讨论了本科生(群体)✿★✿,因为从去年开始所有的本科生都是00后了✿★✿,就看00后和其他的以往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2022年1月✿★✿,在第五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学共同体年会上✿★✿,阎学通做“如何为00后大学生讲授国际关系课程”主题报告

  今年我们这门课做了一个改革✿★✿,是什么呢?我们发现过去我们都是在强调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思维✿★✿,后来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叫做咱们先不讨论事实✿★✿,先说立场是什么✿★✿。这其实也反映出来在学生中间有这样的一个认识✿★✿:认为事实不重要✿★✿,事实不是我们判断事情的基础✿★✿,我可以不知道事实✿★✿,也能做出一个正确判断✿★✿。

  所以这样我们就发现✿★✿,在这个时代恐怕本科生的国际关系教育✿★✿,需要从独立思考怎么认识怎么分析✿★✿,更侧重转向怎么判断事情是真是假✿★✿。因为如果对事物本质客观存在的判断和事实情况相反✿★✿,那即使独立思考✿★✿,思考也是和事实相脱离的✿★✿,它没有意义✿★✿。

  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建立在判断事实真伪的基础上✿★✿。所以今天我们这堂课的教学在秋季学期也进行了一次改革✿★✿,转向了教学中侧重学生如何判断✿★✿,这个事儿是真的✿★✿,还是这事儿是假的✿★✿,提高学生这样一个判断能力✿★✿。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共同讨论的就是怎么提高学生对事实判断的能力✿★✿,如果对事实真伪都判断不了✿★✿,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思考结果肯定是错的✿★✿,所以我们秋季学期把这门课的重点从独立分析能力✿★✿,转向了对事实的判断能力的培养✿★✿。

  先看一个视频✿★✿,这是《联合早报》前天刚登的一个照片✿★✿,网上都说是乌克兰战争✿★✿,实际这是个什么呢?这是一个电子游戏✿★✿,他把电子游戏搁在上面说是乌克兰战争的战场现状✿★✿,很多人就根据这个照片进行了报道✿★✿。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知道战场上的事实是什么样的✿★✿,于是根据假的信息做出一个判断✿★✿,完了进行分析✿★✿。

  所以这样大家看到乌克兰战争这一年从国际关系角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说一开始认为两周这场战争就能结束✿★✿,后来看两周没结束✿★✿;那就说一个月✿★✿,四周没结束✿★✿;然后又说三月底可以结束✿★✿,三月底没结束说半年可以结束✿★✿;半年没结束说年底应该结束✿★✿,年底也过了战争还没结束✿★✿。

  其实我们就问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一些人会坚持做出这种错误的判断?他很独立的判断✿★✿,跟别人想法不一样✿★✿,他为什么在“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上✿★✿,坚持自己这样一个判断呢?一句话就是说——他不关注战场的事实✿★✿。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不可能到战场上去八大胜✿★✿,也看不到战场上事实✿★✿,我们对战场的事实情况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媒体哪个报道是真的✿★✿,哪个报道是假的呢?乌克兰战场上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你怎么能知道呢?所以当我们没有能力去判断战场上的真正事实是什么✿★✿,做出的所有判断都是不可能符合实际的✿★✿。

  所以《联合早报》1月3号登的这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电脑游戏画面太逼真✿★✿,造假为乌克兰战况散播”✿★✿。报道是说军队在燃烧的街道上冲锋陷阵✿★✿,导弹击落战斗机✿★✿、坦克被无人机炸得粉碎✿★✿,这些几可乱真的电玩画面✿★✿,被用来散播有关乌克兰战争的虚假信息✿★✿。

  实际刚才咱们看到那个是什么呢?是一个游戏✿★✿,名字叫《武装突袭3》✿★✿,因为视觉效果逼真✿★✿,最近几个月一直被用作虚构俄乌战争的视频✿★✿,这些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被当成真实新闻转发✿★✿,甚至连一些媒体也信以为真✿★✿。媒体是机构✿★✿,这些机构都难以判断真和假✿★✿,当机构对事实不能做出真假判断的时候✿★✿,他的分析也不可能正确✿★✿,对吧?

  更何况我们多数面对的学生✿★✿,他们对这些判断还不是一个单位(机构)✿★✿,就是自己个人✿★✿,所以被这些假新闻误导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所以这个报道说有学者指出✿★✿,这样的情况频繁发生✿★✿,显示在假消息泛滥的时代要愚弄大众是多么容易✿★✿。

  这是一个假消息泛滥的时代✿★✿,在历史上这种造谣的现象是普遍的✿★✿,在很多时期✿★✿,一战✿★✿、二战✿★✿、冷战期间这种假消息假新闻(传播)✿★✿,战争双方政府八大胜开户网址✿★✿,✿★✿、民众造谣的都很多✿★✿。

  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和以前谣言产生的作用✿★✿,在程度上✿★✿、在量上是不一样的✿★✿。因为现在数字技术的进步形成了自媒体✿★✿,自媒体上面传播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个人想象✿★✿,真的少✿★✿,假的多✿★✿。

  那么传统媒体搞了一些公号✿★✿,由于公号都是电子的✿★✿,不是过去传统纸版的✿★✿,纸版的印了以后是不能改的✿★✿,电子的随时可以改✿★✿,随时可以删除的✿★✿,所以他们报道就不像以前那么慎重✿★✿,传统媒体报道里边也是经常是假的✿★✿,等发现假的他再删掉就是了✿★✿,改过来就是了✿★✿,所以修改的方便导致了他们发布这些信息的时候也不慎重✿★✿。所以假消息泛滥成为我们时代的特征✿★✿。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我们生活中间每个人都被无数的虚假消息包围着✿★✿,如果没有对真假消息判断的能力✿★✿,就很难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而客观上各种各样的消息我们又不可能每个领域都懂✿★✿,那听到这些假的就会信以为真✿★✿。我听到一个电视台的节目✿★✿,每次在周六周日放✿★✿,一个聊天的节目✿★✿。我听到他们说到文化的✿★✿、经济的✿★✿、历史的✿★✿,我听着觉得都挺真的✿★✿,我觉得说得还挺不错的✿★✿。但是只要一听到他们讨论关于国际关系的✿★✿,我觉得怎么能瞎说呢?

  后来我想✿★✿,他们其实说到文化的✿★✿、经济的✿★✿、其他的内容的那些事情的时候✿★✿,是因为我外行✿★✿,我听着就很真✿★✿,因为我没有判断他真假的能力✿★✿。而到了国际关系我终归做了点研究✿★✿,所以他们一说我(就知道)这是瞎说✿★✿,这都是想象的✿★✿。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时代✿★✿,都是面临着假消息的包围✿★✿,而由于不可能对各个专业都有专业知识✿★✿,就难以判断✿★✿。

  那我们学生更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年轻✿★✿,个人亲身经历的历史就少✿★✿,在真假判断上更缺乏历史经验✿★✿,这是一个现实情况✿★✿。

  在一个虚假信息包围了每一个人的情况下✿★✿,有了一个概念叫做“信息茧房”✿★✿。什么叫信息茧房呢?每天有很多的消息✿★✿,你发现你有些消息听了以后高兴✿★✿,有些消息听了以后你不高兴✿★✿,于是呢你对不高兴的消息就不愿意接收✿★✿,你愿意接收那个让你听了高兴的消息✿★✿。那么什么消息让你听了高兴呢?就是听了以后符合你的思想观念的✿★✿,跟你认识一样的✿★✿,这样的消息听多了✿★✿,同一样内容的消息强化你的思想✿★✿,就会像一个蚕茧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了✿★✿,形成信息茧房✿★✿。等整个被包围包严了之后✿★✿,你接触不同消息的能力就丧失了✿★✿,外来的别的消息进都进不到你脑子里✿★✿。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生理上面临的这么一个情况✿★✿,这不是谁故意的✿★✿。

  那么在国际关系中间我们把这现象叫什么呢?我们叫做“认知扭曲”✿★✿。我们在讲决策的时候就会讲到✿★✿,决策者对一个事情的认知✿★✿,是决定他采取什么政策的前提✿★✿,他认为这样做有利他就这么做✿★✿,他认为这样做不利✿★✿,他就会不这样做✿★✿。他认为这样做有利和不利是建立在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但是决策者跟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他也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当他得到的信息跟他的认知不一样的时候✿★✿,他会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排斥✿★✿。

  比如消息来了说要发动战争了✿★✿,他说“我认为不可能”✿★✿。所以他对这样要发动战争的某国要发动战争的信息✿★✿,形成一种排斥✿★✿,他就说我不太信✿★✿。但是如果说“不会发动战争”跟他认识一样✿★✿,他就会说这个是有根据的✿★✿。于是这样他会选择性接收获得的信息✿★✿,因为他作为决策者✿★✿,职能部门会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他拒绝接受和他认知不同的信息有点难✿★✿,但是他形成一种下意识——来的信息和我认知不同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呢?他会排斥它✿★✿,他说我不信这个✿★✿,跟他一样的他就信✿★✿。

  所以这样我们看到有时候决策失误产生的原因✿★✿,就是认知扭曲带来的✿★✿。这跟信息茧房原理基本是一致的✿★✿。所以这样在生理上决定了我们在一个虚假信息泛滥的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信息茧房就变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怎么打破信息茧房✿★✿,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避免信息茧房对自己的包裹✿★✿,需要有意识地去努力提高自己能力✿★✿。如果他不是有意识地去打破信息茧房✿★✿,那他自己判断事实的能力就提高不了✿★✿。

  既然有了这样一个目标的转换✿★✿,就得有具体措施✿★✿,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学生提高判断事实的真假的能力✿★✿。中央开会提出来要为听到真话创造环境✿★✿,我觉得其实是有道理的✿★✿,不光是我们感觉✿★✿,我们做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确实是这个现象比较严重✿★✿。

  大家看这是《人民日报》从1949年到2021年✿★✿,以年为单位统计的✿★✿,“实事求是”在《人民日报》文章中出现的总数和每版的情况?《人民日报》做过改版✿★✿,从一开始只有三版✿★✿、四版✿★✿,后来是八版✿★✿、十六版✿★✿,版面多✿★✿、文章多当然这个词儿出现的次数就多✿★✿,所以不仅要计算总数✿★✿,还得算平均每一版上“实事求是”出现的次数多少✿★✿。

  我们看到这是历史统计的结果✿★✿,发现最低的时候是文革✿★✿,最高的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后来又下降一点✿★✿,然后再一次高峰是2000年✿★✿,后来再下降八大胜游戏游✿★✿,✿★✿。平均每一版上出现的数量✿★✿,仍然文革是最低的时期✿★✿,1979年最多✿★✿,现在应该说相对比较低✿★✿。

  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的精神✿★✿,现在实际上是需要培养的海贼王娜米3✿★✿,如果不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来他自己做事情就恐怕会出问题✿★✿。客观上讲✿★✿,实事求是的精神也得建立在一个前提上✿★✿,有判断事实真伪的能力✿★✿,如没有判断事实真伪的能力✿★✿,想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做不到的✿★✿,这是个必要条件✿★✿。

  前面开头仅仅是讲了一个本科生教学在国际关系教学上转向实事求是重要性的作用问题✿★✿,这是第一部分✿★✿,在自媒体时代要判断真伪的能力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有判断真伪能力才能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那么第二个部分✿★✿,就是咱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主要部分——在教学中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事求是的能力✿★✿。

  一个是提倡学生阅读真名的专业文章✿★✿;第二个是让学生观察事实与现行流行观念的差别✿★✿,就是事实和现在大伙儿普遍的认识之间有什么差别✿★✿;第三种就是找两个不同的现象比较✿★✿,看哪个是真的✿★✿;第四个就是用每周发生的国际事件做案例✿★✿,来判断事实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最后我们加了一个课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去向家里的老人问问✿★✿,七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历史上事实是什么样的✿★✿。这都是活人经历过的✿★✿,你问他他们就知道✿★✿,现在本科生特别是大一的学生才刚17✿★✿、8岁✿★✿,还很小✿★✿,对这些历史都不知道✿★✿。

  我们刚上课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他们读国际关系文章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都是公号✿★✿,其实公号上发的东西不管是机构的还是个人的公号✿★✿,公号的文章他不行就改✿★✿,可以随便修改的✿★✿,所以那样的文章可靠性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就告诉学生不能以公号上的文章作为你了解事实的路径和方法✿★✿。

  你要了解事实的方法✿★✿,你得读得有真名的文章✿★✿,这是第一要求✿★✿,就是说读那些个署名是真名的✿★✿,你不能是用匿名的文章✿★✿。就像文革期间最典型✿★✿,复旦大学的罗思鼎(谐音螺丝钉)✿★✿,北大清华搞的梁效✿★✿,这些个笔名的文章✿★✿,他为什么笔名?因为写的人自己都知道说的是假话✿★✿,所以你不能靠读笔名✿★✿、匿名文章学习✿★✿。

  所以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做最后总结的时候✿★✿,就有的学生说上完这门课我已经不再看公号上的文章了✿★✿,他知道公号上的文章里面虚假信息太多了✿★✿,这是第一个✿★✿,你读的文章一定是署真名的✿★✿。我们不排除即使署了真名的人他也有造谣的可能性✿★✿,署了真名的人也可能以讹传讹✿★✿,但是他至少写的人他说我认为这是真的✿★✿,署真名✿★✿,弄匿名笔名那个自己写的时候就知道是假的✿★✿,他连署名都不敢署✿★✿,他不敢对文章内容承担责任✿★✿,这样的文章就更没有阅读的意义了✿★✿。

  第二个✿★✿,在署真名的文章基础上✿★✿,我们建议学生读有注释的文章✿★✿。只要文章上他比较多的注释✿★✿,意思就是告诉你说我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而没有注释的文章基本上是拍脑袋出来✿★✿,没有根据✿★✿。所以有注释的文章✿★✿,至少知道作者本身✿★✿,要证明这句话不是瞎说✿★✿,是有根据的✿★✿,作者是有这个意识的✿★✿,所以我们建议你读署真名✿★✿、读有注释的文章✿★✿。

  第三点是读专业的文章✿★✿。专业的文章和著作和非专业的✿★✿、新闻的文章有个区别✿★✿,是反复打磨✿★✿、反复研究写出来的✿★✿,在这过程中间✿★✿,作者本身对事实的真伪就做过一次鉴别✿★✿,而不像非专业的✿★✿,很多是对事实没有做过鉴定的文章✿★✿。这样我们强调同学在了解国际关系事实的时候✿★✿,要尽可能去读真名的✿★✿,有注释的✿★✿、注释多的专业文章✿★✿。通过这样的文章来了解事实✿★✿。

  第二个办法✿★✿,就是在课上让学生做读书报告✿★✿:让同学读一篇文章✿★✿,找出这篇文章的问题✿★✿,其实里边很多都是找什么呢?就找这文章里面写的事实是不是有根据的✿★✿、是不是可靠的✿★✿。

  通过读书报告对文章提出质疑批评✿★✿,别人写的那么多错的假的✿★✿,我以后写的时候要写每一句的时候要怀疑自己✿★✿,我说的这是真的吗? 所以这样在读书报告环节✿★✿,我们 强调要找缺点✿★✿,不但要介绍文章的内容逻辑✿★✿,更主要你要找出这篇文章的缺陷是什么✿★✿,特别是事实上的缺陷✿★✿。

  另外我们的小作业和期末作业✿★✿,三次书面作业都要求每句话要有根据✿★✿,每句话怎么有根据?就是要用注释证明这句话是根据这个地方报道✿★✿、是根据这个人讲的✿★✿。你的根据又要有权威性✿★✿,不能说我公号上的✿★✿、百度上的✿★✿,这个文章作者本身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很随意的就判断(一个想法)以为是真的✿★✿,这样减少主观想象✿★✿,还不能说完全避免✿★✿。

  在作业中间我们就强调✿★✿,我们是一个国际关系的分析✿★✿,属于社会科学✿★✿,不是文学的文章和著作✿★✿。写这样的东西✿★✿,就必须准确写出who✿★✿、what✿★✿、where✿★✿。

  比如说在时间上✿★✿,我们建议学生不用这种话——“不久的将来”✿★✿、“最终”✿★✿、“自古以来”✿★✿,从时间的概念来讲这是不确定的✿★✿。不久的将来✿★✿,谁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多远✿★✿,是三十年是五十年✿★✿,是三万年✿★✿、五万年✿★✿,还是三天?没人知道八大胜✿★✿,所以这话没有意义✿★✿,“最终”✿★✿、“自古以来”都是谁都不知道到底是从哪儿到哪儿✿★✿,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模糊的事实对判断来讲没有帮助✿★✿。

  比如“世界各国✿★✿、历史性✿★✿、百年之未有✿★✿、美西方✿★✿、东强西弱”✿★✿,这些个词你必须明确✿★✿。比如说“东强西弱”✿★✿,那“东强”是谁?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堆国家?“西弱”是指一个国家还是指一堆国家?还是指所有西方国家?概念要明确✿★✿,不能说东强西弱✿★✿,东就指一个国家✿★✿,那一个国家怎么就叫东呢?西弱✿★✿,西弱里边都包括哪些国家✿★✿,是指包括美国还是所有西方国家?所以用每一个词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比如说“历史性”✿★✿,你得界定怎么叫“历史性”✿★✿,性质上的差别是什么✿★✿。每天变化都是有历史性的✿★✿,每天都跟过去不一样✿★✿。这样的概念我们就要求必须有定义才能解决✿★✿。

  所以这样的我们在同学的阅读和写作中间提出一些标准✿★✿,培养他们说任何事情你不能说什么时候发生✿★✿、地点在哪儿✿★✿、程度是什么✿★✿、行为体是什么✿★✿,当你阅读的时候你要四个都有(弄清楚)✿★✿。你会发现这事儿没发生过✿★✿,很可能是这样的✿★✿。所以这样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培养他们判断事实的真伪的能力的办法✿★✿。

  另外就是把事实和流行的观点进行比较✿★✿,大家知道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非常的流行✿★✿,目前在中国我的自己的体会✿★✿,好像比在国际上更流行✿★✿,对中美之间的矛盾就认为是文明冲突✿★✿。

  有一次在学校里开会✿★✿,有一个老师说“俄乌冲突是典型的文明冲突”✿★✿,这老师他搞历史✿★✿、搞文化的✿★✿。我说乌克兰战争怎么是文明冲突啊?他说你看美国和俄罗斯是两种不同文明✿★✿。我说等等✿★✿,我说在战场上直接进行战争的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同文同种✿★✿,而且宗教相同✿★✿,而且在这次站在北约一方国家里边✿★✿,其中也有东正教的国家✿★✿,这些东正教的国家支持乌克兰✿★✿,不支持俄罗斯✿★✿,你怎么说他们是文明冲突呢?这老师他说我说深层次的✿★✿,我说深层次怎么就是文明冲突呢?他说这是观念上的✿★✿。他是主观意识决定他对事实判断✿★✿,他不是说我观察事实是什么✿★✿,然后做判断✿★✿,他先有一个判断✿★✿,然后把这个判断拿去套事实想法修改事实✿★✿,让事实跟他的观念一致✿★✿。

  因为“文明冲突论”在中国太流行了✿★✿,接受这个观点的人太多了✿★✿,今天中美之间有矛盾说是文明冲突✿★✿,那你怎么解释70年代✿★✿、80年代中美战略合作呢?90年代建立新型大国关系✿★✿,90年代和2010年之前✿★✿,文明冲突怎么就没了呢?

  讲完了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的影响这堂课之后✿★✿,我们当堂做了一个测试✿★✿,多选题✿★✿,看文明冲突在这四场战争中间适合哪一场?

  大家过一下就能看出来了✿★✿,咱们先说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当年的亨廷顿为他的文明冲突论做辩护的一篇文章里写的✿★✿,叫什么呢?叫做断裂带✿★✿,大家可能还记得✿★✿。有些老师说你看从科索沃是阿族和塞尔维亚✿★✿,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再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他说你看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那个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犹太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到了科索沃又是伊斯兰✿★✿,因为阿族是穆斯林✿★✿,又是伊斯兰文明和东正教文明✿★✿。

  听起来这不挺有道理✿★✿,但是大家想一想事实是什么呢?如果文明冲突是国际政治的核心矛盾✿★✿,那就存在了一个就是说他应该是大国之间矛盾✿★✿,而不是小国的✿★✿,他之所以找到断裂带都是小国而不是大国的✿★✿。当时我们看在这场战争中✿★✿,北约就是基督教文明✿★✿,支持的是谁?支持的是阿尔巴尼亚✿★✿,支持的是穆斯林✿★✿,是穆斯林和基督教合作共同和东正教进行战争✿★✿,这怎么是文明冲突?从文明发展角度✿★✿,东正教和基督教的文明关系要远远近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这怎么能是文明冲突?

  日本跟美国一个是儒家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他们怎么是盟友呢?他们文明之间不导致冲突呢?为什么没有?所以这样就是说他是一种选择性的理论✿★✿,像摘草莓——哪个熟了挑那个✿★✿,不熟的我不摘——这样的办法来给他的理论支持✿★✿。所以科索沃战争本身典型就是战争✿★✿,就不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他是个领土分歧问题海贼王娜米3✿★✿、分离主义的问题✿★✿。

  第二个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按道理伊拉克是个穆斯林国家✿★✿,美国是基督教国家✿★✿,应该支持他的是基督教国家✿★✿,结果进行这场战争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都支持✿★✿,这些国家全都是伊斯兰教国家✿★✿,海湾国家的五个国家都是伊斯兰教国家✿★✿,他们为什么支持美国打伊拉克呢?他也不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他就是美国要在这里称霸✿★✿,他当时一个战略考虑✿★✿,想主导整个中东✿★✿,这是他的战略需要✿★✿。

  2011年叙利亚战争更明显了✿★✿:叙利亚战争是一场内战海贼王娜米3✿★✿,是在内战中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冲突✿★✿,是什叶派掌权✿★✿,但他人口少✿★✿,逊尼派人口多✿★✿,但是他们不掌权✿★✿,这样争夺国内政权✿★✿,也不是一个文明之间的冲突✿★✿,他是一个文明内部两个派系之间的冲突✿★✿。

  刚才的乌克兰战争我们讲了✿★✿,这四场战争都说明冷战后文明冲突不是国际冲突的主要原因✿★✿,这样我们用课堂的答题✿★✿,多数人答错✿★✿。

  错是最能够帮助学生记住的✿★✿,你比如考试他对的那道题记不住✿★✿,但他哪道题错了记得很清楚✿★✿,所以通过这样一个当堂小测验✿★✿,让学生做了测验以后发现自个儿错了✿★✿,这样我们再把每一场战争挨个儿讲一遍✿★✿,历史讲一遍✿★✿,他知道了✿★✿,你看历史事实跟我原来的概念文明冲突是不一致的✿★✿,这样提高他们判断事实的能力✿★✿。

  第三个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每堂课要留一些题目给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比如我们讲到外交决策这一课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外交决策的科学性体现在什么方面?

  帮助学生体会什么叫做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怎么就叫科学决策?怎么就不叫科学决策了?什么样的事实属于科学决策✿★✿,什么样的事实属于不科学决策?那我们就找了两个例子✿★✿,就是特朗普和拜登✿★✿,为什么特朗普时期美国国内批评他的决策违背了科学决策的原则✿★✿,而到拜登期间没人批评?

  这样就得先知道什么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就是个程序✿★✿,不是说决策最后的结果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不是以结果判断决策是不是科学的✿★✿,而是决策的过程✿★✿。

  特朗普的决策之所以被批评不是科学决策✿★✿,是因为没有程序✿★✿。科学决策是指一个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由专家们讨论✿★✿,提供不同意见✿★✿,再到小圈子里边决策者们一起讨论做出集体的决定✿★✿,这个程序被称为科学决策✿★✿,前期的研究称为“政策可行性研究”✿★✿。

  而特朗普拒绝集体讨论✿★✿,拒绝专家们介入✿★✿,采取的策略是一个人决定✿★✿。最典型的例子是他的经济顾问早晨上班一出门被大家堵住问✿★✿,总统昨天晚上夜里在推特发布了一个经济政策✿★✿,这是什么原因?他的经济顾问说不知道我还没听说✿★✿,我得去问问✿★✿,就跑了✿★✿。连经济顾问✿★✿、最身边的人都不知道的事儿都能决策✿★✿,他哪有科学决策✿★✿,他没有这个程序✿★✿。所以这样通过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比较✿★✿,同学们就体会出来了什么样的做法是属于科学决策✿★✿,什么样的做法属于不是科学决策✿★✿,就是说有没有程序的问题✿★✿。

  另外我们讲镜子意象概念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现在中美之间“镜子意象”非常突出?中国强调我们有制度优势✿★✿,美国讲他的制度最好✿★✿,美国批评中国的人权✿★✿,我们发布人权报告✿★✿,双方都这么做✿★✿。

  为什么双方的做法这么像?“镜子意象”就是一个镜子拿来一照✿★✿,你的左耳朵在镜子里就是右耳朵✿★✿,镜子里的左耳是你的右耳朵✿★✿,它是反的✿★✿,但是做法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讨论双方的外交政策上的相似性✿★✿,然后来讨论他的镜子意象是什么✿★✿。

  在讨论过程中间学生就体会到了✿★✿,这是中美实力地位相似导致的✿★✿,都成了世界的全球性大国之后✿★✿,然后做法和政策越来越相似了✿★✿,只不过内容不同✿★✿,实际做法相似✿★✿。

  跟这相关的一点我们就问了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日本跟中国也很敌对✿★✿,怎么日本跟中国之间就镜子意象不那么相似?中国会发表对美国的人权的报告八大胜✿★✿!✿★✿,日本也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中国为什么不发布日本人权报告来批评日本国内人权呢?中日之间政治关系✿★✿、战略关系也对立✿★✿,怎么镜子意象就没有中美强烈呢?

  是因为镜子意象不完全取决于观念✿★✿,还取决于实力✿★✿,中日之间实力不对等✿★✿,就形成不了这样的一个镜子意象✿★✿。中国跟你日本差距这么大✿★✿,我不可能采取跟你相同的政策✿★✿,有些事我可能就不值得去做✿★✿,我是大国✿★✿,你不是一个大国✿★✿,那我做法就不一样✿★✿。所以这样我们帮助学生体会✿★✿,就是说在这个事实上✿★✿,中美之间虽然都战略对立✿★✿,但是明显就有镜子意象✿★✿,另一个就没有镜子意象✿★✿。

  最后让大家讨论的关于决策也是一样✿★✿,就是为什么拜登没上台之前这么多人都认为搞多边主义的拜登上台中美关系就会改善?拜登上台确实搞了多边主义✿★✿,但是为什么中美关系不但没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

  原因是中美之间的关系是零和性的✿★✿,博弈的性质决定了中美之间的冲突✿★✿,用什么方法进行博弈——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只是个策略问题✿★✿,不因为策略改变了就使博弈性质发生改变✿★✿。

  这样对学生的一个帮助就是看到中美关系的性质✿★✿,零和性他就看到了✿★✿,否则有人说中美关系是零和的✿★✿,有人说不是零和的✿★✿,那学生到底怎么知道是零和的不是零和的?

  现在我们用这样一个事实来看✿★✿,美国采取单边主义策略和多边主义策略✿★✿,中美之间的关系都是一个恶化趋势✿★✿。可想而知✿★✿,如果他不是零和性的✿★✿,策略改变了✿★✿,为什么关系不能改变?这样我们就给学生组织了小组讨论✿★✿,因为我们课是上一次大课✿★✿,然后学生再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一天讨论课两个小时✿★✿,我们安排小组讨论课讨论的内容✿★✿,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怎么判断事实的真伪✿★✿。

  这就是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根据✿★✿,学生问了你怎么判断中美镜子意象✿★✿。除了政策✿★✿,我们得有一个事实依据✿★✿,这是外交部2022年6月20号发表的美国对华认知中的谬误和事实真相✿★✿,在这里面这是外交部的判断✿★✿,外交部的判断是什么呢✿★✿,美国是世界秩序的最大乱源✿★✿、全球最大黑客帝国✿★✿、胁迫外交的发明者和集大成者✿★✿、世界上最大的人权侵犯国✿★✿、当前台海和和平稳定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对地区和平问题的真正威胁✿★✿、散布传播虚假信息的最大源头✿★✿、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美国运用内外全部资源对华进行无底线遏制打压✿★✿。这是发表的白皮书对美国国家性质的判断✿★✿。

  这个判断在这儿摆着了✿★✿,你想中国到底把美国看成是敌人还是合作者?不就是很明确嘛✿★✿。你能跟一个最大的国际秩序乱源合作吗?你能跟一个黑客帝国合作吗?中美之间到底双方的关系到底是一个战略伙伴呢?还是一个战略竞争?关系不就变得很清楚了嘛✿★✿,你把这样的事实告诉学生✿★✿,他自己就会做出一个判断✿★✿。

  这里边其实还是也帮学生认识镜子意象✿★✿,美国认为中国是最大的挑战者✿★✿,中国对美国也是这样的认识✿★✿,认识是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当时上课的时候✿★✿,正好赶上10月21号美国跟俄罗斯进行了一个国防部长的对话✿★✿,讨论乌克兰问题✿★✿,这次对线月战争发生以来的第二次✿★✿。

  我们就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对话?他们对话针对什么?那么长时间了✿★✿,从2月份到10月份✿★✿,只在5月份通过一次电话以后就没有了✿★✿。两方作战的国家✿★✿、在战争中对抗的国家✿★✿,他们的国防部长有没有必要对话呢?那堂课讲危机管理✿★✿,正好赶上这件事✿★✿。用什么办法能够防止战争升级?

  这样我们看到✿★✿,国防部长当时之所以有对话✿★✿,就是要防止战争从常规战争升级到核战争✿★✿,这是一个到今天大家也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说他们通过电话以后✿★✿,关于战争升级为核战争的这个(猜想)就结束了✿★✿,10月21号下一周的时候俄罗斯就有一个表态✿★✿,说俄罗斯是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是遵守不使用核武器原则的✿★✿,于是这件事情当时就危险性下降了✿★✿。

  所以我们看到✿★✿,核武器的使用在战争中间是没有正义性的✿★✿,在任何条件下不能够使用核武器✿★✿,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不能使用和拥有是两件事✿★✿,形成核威慑可以维持战略平衡✿★✿,有利于防止大国之间进行直接战争✿★✿,但是阻止不了大国进行代理人战争✿★✿,比如像现在的乌克兰战争就是代理人战争✿★✿,代理人战争阻止不了✿★✿,但是直接战争可以阻止✿★✿。

  我们用这样一个事实帮助学生看到✿★✿,这一天打了电话起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今后不使用核武器✿★✿,保证这一点✿★✿,所以同一天他还跟乌克兰外长通了电话✿★✿,就是说这个事儿我们跟俄罗斯已经讲了✿★✿,当时要说乌克兰会不会使用脏弹的问题✿★✿,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这次通电话✿★✿,俄罗斯不使用核武器✿★✿,你这边不能有这种想法✿★✿。然后双方没有进行首脑会晤✿★✿,在防长级别就把防止战争升级的事儿通过对话解决了✿★✿。

  最后就是我们每堂课给同学留下一个和家长交流的问题✿★✿,不需要汇报✿★✿,只建议同学回家给家打个电话✿★✿。几堂课我们问的都是现在年轻人不知道的事儿✿★✿,通过了解这件事✿★✿,提高他们判断事实的能力✿★✿。

  比如1949年以来✿★✿,我们跟苏联的关系✿★✿,一度我们曾经称苏联为“老大哥”✿★✿,但是又有一度我们称苏联是“苏修”✿★✿,后来称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我们让学生去问问家长✿★✿,什么时候我们称苏联是“老大哥”✿★✿,什么时候称他“苏修”✿★✿,什么时候称他是“社会帝国主义”✿★✿,他们父母都不一定知道✿★✿,我说你们可以问爷爷奶奶✿★✿。

  你根据他们告诉你的时间✿★✿,你就可以判断了✿★✿。判断什么呢?就是这些期间苏联国家发生变化了吗?苏联是国家变化了✿★✿,行为变化了✿★✿,制度变化了✿★✿,是哪个变化导致的我们对苏联的判断发生变化?我们对一个国家的性质判断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是根据行为判断还是根据制度判断?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个国家社会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八大胜✿★✿,到底一个国家的性质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这样我们让学生自己去跟家长讨论✿★✿,让他们来看清对事实的判断✿★✿。

  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历史上曾经称“美帝”✿★✿,后来慢慢慢慢称“美国”✿★✿,这个变化是什么时期发生的?是美国变了还是美国跟我们的关系变了八大胜✿★✿,所以我们改变了?是美国的性质变化还是双边关系变化导致的?这样我们也是帮助学生来认清一个事情事实的时候✿★✿,你是要通过了解这个变化✿★✿,了解判断一个国家是关系判断还是一个性质判断✿★✿。

  再有一个就是我们曾经提出过“十五年赶美超英”✿★✿,现在我们也是在讨论“科技竞赛”✿★✿,讨论中国实力增长✿★✿、中国GDP什么时候赶上美国✿★✿。我们就让学生去问问家长✿★✿,当年五十年代✿★✿,我们在那么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是根据什么提出十五年赶上美国和超过英国?这种想法从哪儿来的✿★✿,就像你说你60分✿★✿,你说我告诉你✿★✿,我三个月我就一定能赶上你✿★✿,赶上那个90分的✿★✿,他依据是什么?他靠的是什么?他怎么会形成这种观念?所以现在其实我们也是✿★✿,中国能不能赶上美国✿★✿,有人认为很快赶上美国了✿★✿,有人说2025年✿★✿,有人说2035年✿★✿,有人说2045年✿★✿,甚至有人说估计不行八大胜✿★✿,✿★✿,这判断依据是什么?对学生来讲你对这样的一个前景✿★✿,对今天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实力增长的变化的判断✿★✿,和当年的判断看看✿★✿,当年那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就能知道判断一个事情事实的时候✿★✿,他需要靠什么✿★✿。

  还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体会不到的✿★✿,故意选这个就是学生现在怎么也想不到的问题✿★✿,就是让他们去问家长✿★✿,在什么时候旅游是属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再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为什么现在旅游不再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了?比如现在我们说了要加大提倡促进文旅✿★✿,让旅游业发展✿★✿,让中国人更多出国旅游✿★✿,国内旅游✿★✿,通过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为什么过去不认为旅游是好事儿呢?为什么认为旅游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现在这个年代✿★✿,年轻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儿✿★✿,我们告诉他这事儿过去是可能的✿★✿,你去跟家长谈✿★✿,看看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对旅游的性质的认识和你今天对旅游的认识不一样✿★✿。这都是事实✿★✿,我们认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客观上我们最后一堂课都是组织学生讨论这学期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以及有什么建议✿★✿。我们前些日子开总结会的时候就说到了✿★✿,同学们觉得上了这堂课他们认为对事实判断的能力有了提高✿★✿,不再相信网络传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他觉得自己现在一看就知道这肯定假的✿★✿,就是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主持人✿★✿:感谢阎老师的主题报告✿★✿。我觉得阎老师今天的选题提出具有针对性✿★✿,阎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这是一个假消息泛滥的时代✿★✿,所以培养同学们的分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前提✿★✿,就是先要掌握事实✿★✿,事实是什么✿★✿。然后阎老师给我们也讲了如何才能够提高判断事实的能力厨房卫浴装修✿★✿,✿★✿,提供了五个方法✿★✿,我觉得阎老师今天的报告不仅对同学是有帮助的✿★✿,因为同学们需要提高判断事实的能力✿★✿,对我们老师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这个时代判断事实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挑战✿★✿。

  大家刚才从阎老师的报告当中也能够看到阎老师的教学风格✿★✿,阎老师讲话通俗易懂✿★✿,讲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有理有据✿★✿,给大家讲的都非常的细致✿★✿。接下来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我们还有十几分钟时间✿★✿,可以给大家开放提问……

  主持人✿★✿:有个提问✿★✿,(此处声音不清✿★✿,大意是“有不同意见要不要表达出来?如何和他人进行理性沟通?”)

  阎学通✿★✿:自己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还没有有把握的情况下也提出来✿★✿,就是我自己有这个看法✿★✿,我不隐藏✿★✿,我没有必要我吃不准我就不说✿★✿,我们鼓励学生你去说✿★✿。说的时候别人肯定有不同看法✿★✿,在不同看法中✿★✿,你去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给出什么样的理由✿★✿,你去想他给的理由是成立是不成立✿★✿。这是很重要的✿★✿,就是说我们一般来讲下意识对方只要和自己的看法不一样✿★✿,我马上就为自己辩护✿★✿,而不是去体会对方说的有没有道理✿★✿。

  跟不同观点的人沟通的时候✿★✿,第一就是先听✿★✿,他提出的观点里边第一逻辑上成立不成立✿★✿,因为事实有时候很难马上判断✿★✿,先逻辑上成立不成立✿★✿,所以最主要的听✿★✿,如果他逻辑上成立的✿★✿,第二步就想那我看事实成立不成立✿★✿,事实是不是如此✿★✿。

  这样就是说你对不同观点交流的时候✿★✿,我采取我不说我的这个是百分之百正确✿★✿,(而是用)possilbly✿★✿,他经常用可能✿★✿、非常可能✿★✿,就是你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让对方让交流能够顺畅的进行下去✿★✿,你得用不确定的说法来表达你认为很确定的观点✿★✿:

  不是说“我认为”✿★✿,应该是说“我没有特别有根据的情况下”✿★✿、“我提出一个猜想是这样的”✿★✿,这样你给自己留有一个余地✿★✿,也让对方跟你讨论的时候不会采取特别敌对的立场✿★✿,这样的交流就容易进行✿★✿。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学会这种语言✿★✿,“我假设一个什么”✿★✿,“我能不能我猜想是什么”✿★✿,用这种说法就可以使这种和不同意见的人交流进行下去✿★✿。

  主持人✿★✿:阎老师✿★✿,(平台)上面有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精神八大胜✿★✿,避免他们成为所谓的“小粉红”?

  阎学通✿★✿:其实我跟上一次的想法一样✿★✿,我们跟学生在进行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间✿★✿,得有一个平等的态度✿★✿。就是说不站在一个“我比你正确”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和交流海贼王娜米3✿★✿,如果在课上你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我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他就很容易反感✿★✿。因为这是人的本性✿★✿,不管年龄大小✿★✿,谁都不愿意别人告知说他是错的✿★✿,这是人的本性✿★✿。

  在这种情况下✿★✿,跟学生交流的时候表现出来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那我跟你说我假设一下✿★✿,我们可不可以讨论“这个看法是不是也有道理”✿★✿。你这样来跟他进行讨论✿★✿,你不给他说“我认为这就是对的”✿★✿,你说“实际表现的我认为这有道理”✿★✿,但我不是“百分之百说这就是对✿★✿,你就是错的”✿★✿,其实跟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在这儿✿★✿。

  这样的交流多了✿★✿,学生自然也会发生一个改变✿★✿,就是说他第一容易接受你用这种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方法跟他讨论的这种平等态度✿★✿。第二种他分析问题的时候厨房卫浴五金✿★✿,✿★✿,你给他指出说你要从那个角度想一想你看是什么结果✿★✿,慢慢他就会知道✿★✿,自己有时候认识可能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跟学生之间跟越是平等的像同学一样交流✿★✿,效果比老师对学生那种交流方式效果更好✿★✿。

  他说跟家长交流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单个的个体对历史的记忆是不准确的✿★✿,甚至是片面的✿★✿,就是家长也可能给他错误的认知✿★✿,这没错✿★✿,这可能是有的✿★✿。这样我想说什么呢✿★✿,就是说他跟家长的交流✿★✿,他至少听到了一个在那个时候✿★✿,一个个体对这个事情的认识✿★✿。否则他连一个个体的认识都没有✿★✿,没有感知✿★✿。

  比如说我自己✿★✿,就是说我们小的时候✿★✿,那也是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阶级斗争这种什么之类的海贼王娜米3✿★✿,地主怎么坏✿★✿,农民怎么苦之类的✿★✿。我们当时有一个活动叫做阶级教育✿★✿,忆苦思甜✿★✿,可能现在都没这词儿了✿★✿,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

  忆苦思甜阶级教育是怎么一个教育方法呢?找一个受过苦的人来讲他过去生活怎么苦✿★✿,从这个办法来教育我们事实是什么✿★✿。但是听了事实以后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连里头组织活动✿★✿,找了副连长他老爸✿★✿,是个雇农来讲✿★✿,一个老头也不认字是文盲✿★✿,他就说地主坏✿★✿,因为他知道要让他说地主坏✿★✿,他说地主坏✿★✿,我们当雇工他给我们吃粘豆包✿★✿,为什么呢?因为粘豆包挺的时间长✿★✿,你干活你不饿你就能多干✿★✿,他说你看他多坏✿★✿,他让我们吃粘豆包✿★✿。结果呢他下意识他也不懂✿★✿,他说哎呀现在连粘面子都买不着了✿★✿。底下笑了✿★✿,但是他这种真实的个人的个体的单一的历史的片面认识✿★✿,对别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你是能判断事实是什么的✿★✿,当他说现在粘面子买不着了✿★✿,这是你生活的现实✿★✿,当时确实买不到粘面子✿★✿,当时粮食供应是要凭票的✿★✿,他没有✿★✿。

  所以这样这些事实的比较✿★✿,你就能够比较出来✿★✿。所以有的同学说✿★✿,他听他家长当时在文革中间✿★✿,或者在过去的历史上社会地位不一样✿★✿,他的反应不一样✿★✿,他们对历史认识不同✿★✿,这没关系✿★✿,他不会把对历史的全部认识依赖跟家长的一次交流八大胜官网✿★✿,✿★✿,他还会通过跟别人的交流✿★✿,他可以用他家长的例子作为他的认识问题的一个例子去支持✿★✿,当跟别人交流他会发现还有很多不同的例子✿★✿。所以这样我们觉得真人交流的意义还是有的✿★✿。

  余老师问学生交流之后要求不要求在课堂反馈✿★✿。我们没有要求✿★✿,因为我们觉得学生跟家长的交流太有点私密性✿★✿,还是让学生保留他交流以后自己个人的认知✿★✿,我们不要求他把这拿到小组讨论来说“我跟家长交流了我家长什么”✿★✿,因为这太涉及私密的问题了✿★✿,每个家长的认知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就是说你自己去跟家长交流你自个儿去体会就得了✿★✿。所以课堂上老师没有点评没有交流✿★✿。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八大胜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ICP备案:陕ICP备1880391600号